新闻中心  / NEWS
行业动态  / NEWS

试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走向

[2010-08-01]

        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 黄雄

        本文重在阐述中国武夷岩茶大红袍因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在武夷山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起着净化精神、主导和谐、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这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精神。本文力求探索出传统精神如何与时代走向保持一致,如何在宏阔的茶文化背景下把武夷茶文化融入奥运精神,弘扬武夷茶文化的同时,探讨与时俱进发展武夷岩茶大红袍茶产业路子。

【关键词】

传统精神 时代走向 大红袍品位 传统制作技艺 通向世界名片 面向世界 与奥运精神共融 健康消费

       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地质特征以丹霞地貌为主。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通过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2个双遗产地之一。自此跨入世界著名山水行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构成文化与自然遗产要素的不仅仅是碧水丹山,还有闻名遐迩的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已有武夷茶的记载。宋代,武夷茶已成为皇室贡品。元代开始,朝廷在武夷山创办御茶园,督制贡茶。十七世纪,武夷岩茶开始远销欧美,受到上层社会的宠爱。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氏在《植物种类》中,就把”武夷种”(VAR BOHEA)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一直沿用至今。一千多年的茶事活动,不仅在武夷山留下御茶园遗址、遇林亭窑址和随处可见的古茶园、古茶厂遗迹,并创立了独特的制茶、饮茶、茶艺表演,成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奥运的精神理念是”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而中华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是”友情、亲善、吉祥、和谐”。武夷岩茶一千多年来熔铸成了以大红袍为人文资源的传统精神,正好与它们相融。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跟随着时代走向,在与时俱进中相随着茶缘魅力,大红袍茶文化不是封闭的、单元的文化现象,她已是武夷山独特地域上培植起来的人文标志,名片标志,理念标志,时尚标志。

        传统精神根植于武夷岩茶大红袍品位的特殊性。唐朝诗人徐夤赞美武夷岩茶时写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徐夤这句诗概括了武夷岩茶品位的特殊性, “岩骨花香”就是”岩韵”。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生长环境离不开丹霞地貌的岩石,武夷岩茶赖以生存的是看似”贫瘠”的岩石风化后积淀的砂砾土壤层,富含利于岩茶生长的微量元素。

        品饮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即”岩骨花香”的别称,长在武夷岩石上的茶丛,受其环境所濡,自然有其岩石一样的品性,有一种恰似岩之坚涩一样的实在精气,那就是”岩骨”。花在古文中可解为”华”,茶树也有”华”,也就是茶花,因此,花香即茶花之香。岩骨为”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衍化而来。

        喝岩茶之趣,妙在悟出岩茶的”活、甘、清、香”四字内涵。1845年梁章钜在《归田园居》一书中说:”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其微,然也必瀹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唐代刘贞亮把饮茶概括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十德是饮茶健康与修身之道的格言,与奥运精神、中华茶文化是相通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体现出丰厚的传统精神,是熔铸当代人道德情操、健康素质的生动体现。

        传统精神在茶工艺中得以升华。好茶也要好工艺。武夷岩茶的特性能够出类拔萃,独特的传统的制作工艺是重要因素。武夷岩茶所采的鲜叶是连嫩梗带叶的成熟鲜叶(即一叶半开面,俗称”一枪一旗”),独特的做青工艺体现在摇青与晾青的交替进行,动静结合, 通过茶青”走水”,使茶叶”退青”又”返青”。在”走水”过程中,将梗脉中的内含物质带到叶面上。这就是武夷岩茶在初制过程中,使茶叶的内质发生了重大的理化转变。即茶叶嫩梗中涩感弱的非脂型儿茶素,含量是叶面含量的两倍;茶氨酸和游离基酸茎梗的含量是叶面的五倍。这些成分从梗脉向叶面分布,使叶面的儿茶素、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更加丰富。武夷岩茶焙制工艺独特,素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称。通过炖火,低温火烘,使香气更加馥郁,滋味更加甘醇。这就是芳香物质含量更多的缘故。武夷岩茶的岩韵品质,是由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熏陶出来的。才使它们具特殊的岩骨花香风格。武夷岩茶具有乌龙茶的上乘品质,具有鲜明的”活、甘、清、香”鉴赏特征。为什么范仲淹会认为:”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呢?这是因为武夷岩茶中所含有的营养价值、药理作用极其宝贵,确实胜过了长安的酒价和成都药市的药价。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时代走向是面向世界。武夷山九曲溪畔的御茶园起于元、明两代。据《茶考》史料载:元大德(1297-1307)年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使采茶充贡。元朝大德六年(1301),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朝廷批准在武夷山创设皇家焙茶局,也称”御茶园”。武夷茶从而为贡品,每年精制龙团凤饼,贡茶由360斤增加到990斤。从18世纪起,武夷红茶(正山小种)成为英国皇家饮品,王公贵族竞相追逐品尝。武夷山还是与晋商共同经营茶票号的万里茶路的起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至今还留有清代茶市遗址和与晋商进行茶贸易的实物。历史上的贤人名士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刘子翚、朱熹等对武夷岩茶极力推崇,”武夷茶遂名驰天下”,终于逐步从北苑贡茶中脱颖而出。

        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的曾得到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极力推崇。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侨筹振祖国慰问团回国视察,9月27日亲临崇安(今武夷山市)视察,陈嘉庚先生品饮大红袍后,极为赞赏,要求当地政府要好好地保护大红袍。中共”七次”前夕,福建省代表范式人等人赴延安参加”七大”时,曾将武夷山大红袍带往延安。民国29年(1940年)20世纪60年代初,曾将大红袍送北京,毛泽东主席批示,以后就留在地方。从此,大红袍不再上送。

        1985年,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从1989年开始,连续8次组织带领日本茶道旅游团,专程造访武夷茶观并交流两国茶文化。左能典代编著了《活茶》、《岩茶》这两本书。左能典代的岩茶房已与日本700多家企业、4000多日本茶友及一批驻日各国使馆朋友,组成了传播武夷岩茶的文化沙龙。

        武夷岩茶与台湾各界人士也缔结了茶缘。清咸丰年间(1855),台湾鹿谷乡林凤池先生来到武夷山天心永禅寺拜访该寺方丈,购买武夷山茶苗返乡赠于乡亲栽培。老方丈赠”青心乌龙茶种”茶苗36株,送给冻顶山的林三显行政先生种植成功,其后逐渐繁植成园。后来当地人争相广植,形成了今日台湾冻顶茶产区。

        据台湾《联合报》1984年9月17日报道,台湾前”副总统”谢东闵在当年6月16日在探望新任”台湾省主席”邱创焕时,曾畅谈台湾的茶叶史。台湾闻名的冻顶乌龙茶及文山包种茶,都是从大陆跨海移植到台湾的。一部台湾的茶叶史,也就是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的见证。这是台湾茶叶的根,也是民族的根。

         武夷岩茶广结茶缘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国际无我茶会这座桥梁得以实现的。国际无我茶会是由台湾陆羽茶艺中心首倡的,已经在中国福建武夷山市举办了4届,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分别举办了无我茶会。此外,武夷山市从1990年以来还先后举办了三届武夷岩茶节。2005年11月,武夷山举办了******规模的无我茶会,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蔡荣章先生带领二十多位台湾茶侣及来自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茶侣共600余人,相聚武夷山,参加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暨第四届武夷岩茶节。

        1999年4月17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结束了对北京等地的国事访问后,来到了武夷山的御茶园品尝武夷岩茶大红袍,女王在品茶期间,回忆起上个世纪欧洲国家流行饮用中国武夷红茶的情景,女王也希望中国人民能通过武夷岩茶作为友好往来的媒介,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友好往来。

        1997年香港回归时,江泽民主席赠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四两武夷山大红袍。20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武夷山时,都荣幸地享用了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山大红袍成为国之饮品,从古至今,接待了一位位举世瞩目的社会名流,高层人物。

        当北京”申奥”成功时,武夷山市政府做出重大决定:给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赠送茶中极品母树大红袍。武夷岩茶茶中之王大红袍无价,它的另一种价值所在,就是与海内外政要人物、社会名流之间的友好往来,缔结了深厚的茶缘,并且共同构筑起了以武夷岩茶为载体的外交礼仪文化。

        时代走向要与健康时尚消费齐头并进。人文奥运旨在促进全人类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提高生存竞争能力,武夷山大红袍要表达的时代走向正好和奥运精神同步。茶的饮用和药用功能,《神农本草经》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陈藏器在《本药拾遗》中说:”贵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资人伦,诸药为百药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武夷岩茶大红袍生长在岩壁沟壑的风化石砾土壤中,经过数万年风化的砾壤,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矿物微量元素也相当丰富。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学者就从武夷大红袍中分离出许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如1847年罗亚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大红袍提炼出草酸、单宁酸、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武夷大红袍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理功能、保健功能。所以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和章岷斗茶歌》中会留下一些这样赞叹的诗句:”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引领着”绿色生态茶乡”的发展,加大武夷山大红袍的科技含量,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走向。广泛宣传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知识,提高全民消费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认识。武夷山市加大有机茶认证力度,目前岩茶主产区的茶农生产厂家争相申报。武夷山市大力建设高标准茶园,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完成高标准茶园改造示范片10处2000亩。茶科研部门积极引导茶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自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公布对茶叶实施QS市场准入制度后,武夷山市茶管办就立即组织各茶叶生产企业学习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对照《细则》的要求,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产品标准、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优化,争取通过QS认证,抢占先机。

        迎合时代走向要努力展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世界名片。武夷山是中国红茶发源地,中国乌龙茶发源地。组成武夷山岩茶通向世界的名片是: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是世界自然遗产,又是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还被评为中国唯一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国家商标局对”武夷山大红袍”国家商标的认定、”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的界定,确保武夷大红袍品牌的纯正性、权威性,发挥武夷山大红袍其独特的优势。回顾形成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所走过的路程,真是一路艰辛一路辉煌。大红袍1997年获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杯奖,199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并获金奖, 2000年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节暨”凯捷杯”茶王赛中获”茶王”荣誉称号。2005年4月17日,在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暨”大红袍”极品拍卖会上,珍品”大红袍”茶叶再次拍出惊人天价,新加坡客商以20.8万元买走了20克”大红袍”母树茶叶。 2006年初,武夷山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大红袍母树从此停摘,养树为主。

         “歌德堡号”是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的海上巨轮, 1745年9月12日,满载而归的”歌德堡号”在回程途中搁浅沉没于距歌德堡海岸仅仅900米的地方,给世人留下一个不解之谜。1984年,歌德堡号残骸在瑞典被发现,瑞典花了10年时间打捞,共打捞出60多万件瓷器,370吨茶叶以及大批丝绸,其中就装载着大量的武夷茶。2005年10月2日,经重金重新打造的瑞典”歌德堡号”鸣笛起航,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驶往中国。为了传递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世界名片,2006年7月19日至28日,武夷山组成以市委副书记为团长,茶管办、新闻媒体、茶企业前往广州与”歌德堡号”重展当年海上茶贸易的雄风。武夷岩茶大红袍进一步得到了当代欧洲人的亲睐。

        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我们努力营造”奥运中国,茶香世界”的氛围,充分发挥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打响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片,以武夷的茶缘、绿色的茶香、人文的环境、科学的发展来推动武夷山大红袍茶产业的发展,让奥运圣火照亮武夷山古老的茶乡,也让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名片,传递到五州四海的体坛健儿手中,让全世界共同感受到武夷岩茶大红袍的魅力。

   
相关新闻
企业荣誉 / HONOR
COPYRIGHT(C)2013 ALL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66-8699 地址:武夷山市星村镇齐云路56号 电话:0599-5261707 | 全程企划设计:厦门摩思
ICP备案号:闽ICP备2022011521号
试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走向 试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走向 试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走向 2 3 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