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十多年茶,大家对我的认识要不就是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要么就是农民企业家,但我认为我现在正在做的是艺术的事,我更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个植物的艺术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在接受中央广播电台的采访时,如是说道。
茶是一种艺术
一般来说,艺术一词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当中,而在平常生活里,将茶与艺术挂上钩的说法还是比较少听说的。若说茶艺、茶道是一门艺术就比较好理解了,它的形式与内在多根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那么茶和艺术又有什么关联呢?
不妨来看看关于艺术的解释:艺术是源于自然,发于心灵的创造性作品。
茶,发于自然,虽不能言语,却有它难言的灵性,这种灵性更多地以其不同的个性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武夷山人常说,不同师傅做的同一种茶,即使按着相同的流程和时间制作,出来的成品皆不尽相同。同一个师傅制作的茶,今年和明年的滋味更难保如出一辙。这其间的制茶过程,没有一道工序摆脱了自然的格律,更没有一道工序能离得了茶人的匠心。
怪道做茶如行艺术之事,你说你消费的是茶?不如说你消费的是你喜爱的那位艺术家。而游玉琼,正是一位与茶叶起舞的艺术家,她在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制作与套路工艺,她要做的是一件能给人们和自己带来精神享受的,艺术般的事。
所以你想在市面上喝到类似于出自她手的金佛茶?那你就只能认准了游玉琼这个艺术家。金佛茶就是独属于她的艺术品,还可以说:金佛茶或许是这位唯一的女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她的大半生里倾力打造的最成功的艺术品。
殿堂级艺术品——金佛茶
金佛茶的由来也如文学作品里描述的情节一样,充满了各种巧合。这株自然恩赐的草木,就这样出现在了游玉琼的茶园里,而艺术家总是善于在自然中寻找到那些独特之美。游玉琼的寻找,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她的味觉。
90年代初的游玉琼,在当时涉茶已近十年,却已然在业界声名鹊起,为着的是天赋的敏锐感官。虽不能做到逢茶必知其源,但对于自家的茶,只要经她嘴里一过她就能约摸知道是来自于自家哪片山头的。
在她的回忆里,金佛茶的出现就如这名字一样,令当时的她灵光乍现。“我做茶十余年来,从来没有喝到过和这相似的茶。我知道,这茶和其他的茶不同,我甚至也不知道她来自我家的哪片山头。”
花了两年的时间的寻找,终于她在自家那片最美的双狮戏球茶园里找到了角落里那几株并不显眼的未被人发现的珍贵品种——金佛。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游玉琼的治茶观念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你若将茶当商品来做,那它就是商品。你若将茶当艺术来做,那它将成为艺术品。而金佛茶是只能当作艺术品来做的茶。
难能的是,游玉琼将这份理念延续了二十几年,悉心无比地将金佛打造成为一款众茶客爱不释手的殿堂级艺术品。更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亲为其题:“捧鉴金佛,日日乐活”,喜爱之心溢于言表。
茶叶版“私人定制”
艺术存在的本质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游玉琼在思考的艺术是如何让人******程度地感受到茶叶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
“喝茶,是一件让人精神享受的事,所以那么多人喜欢喝茶。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享受是有限的,我更愿意放大这种享受,让茶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快意。茶叶的美还有很多面,我想我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让更多人纯粹地去爱上这一种植物。”游玉琼拿出手机向我展示了她最新的“艺术”——为茶叶打造量身定制。
2014年的春茶季,游玉琼不再如往常的固定模式,待茶叶制作完成后再开始对外销售。今年,她有一个全新的想法:做茶叶的“私人定制”。这个想法的诞生源于近几年不少外地喜爱岩茶的茶客都不约而同地在春茶季来到武夷山参与整个岩茶的制作,自己做的岩茶自己喝的满足感,那又和只是看着包装买到的产品大大不一样了。
茶叶的“私人定制”正是为那些无法亲自来武夷山的外地茶友提供的一项个性化服务:从茶叶采摘前就开始接受预定,预定的茶友不仅可以全程一对一图文追踪到自己的爱茶的生产全过程,同时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并且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武夷山春天的好茶。
按照游玉琼的话来说,在茶叶的私人定制里,主角不仅是茶,更是一种服务,以及在此服务基础上带来的精神享受。外地的茶客又买到了好茶,又满足了追根溯源的欲望,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影像,体验了一把身临其境的武夷之春。收到的茶,哪能仅以商品茶一概而论呢?
都说艺术的创作是永无止境的,在匆忙的时代脚步里,我们并不缺少艺术,而是缺少发现美并且创造新生的艺术家。用做艺术的理念去治茶,对于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刻意的雕琢出不了真正的艺术品。我要做的茶叶艺术,可以是自然的,纯粹的,美好的,大众的,让人******程度能够得到精神满足的。”
如果你认同茶叶是一种艺术,那么在啜饮那一杯好茶时,请一定细心聆听,每一杯好茶的背后,都有一位植物的艺术家在低声倾诉她的衷肠。